您好,欢迎访问绵阳市工商业联合会(绵阳市总商会)网站!

抓基层 转作风 接地气——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工商联十一届四次常委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五

2014-07-21 09:53
字体:【    】 打印

      只有切实发挥基层工商联和商会组织的作用,在转变作风上下功夫,才能确保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和工商联各项工作真正接地气、有活力。

  据资料显示,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已成为3300多个县以上工商联组织、32000多个商会组织的“总部”和360多万个会员的“娘家”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,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,而在这一恢弘的历史进程中,工商联遍布全国的基层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尤其是2010年中央16号文件正式下发后,工商联事业进入创新发展的历史新阶段。

  60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,基层在工商联和商会组织体系、工作环节中具有最重要的基础地位,是工商联一切工作的基本依托。然而,尽管近些年来基层工商联组织已得到很大强化和发展,但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对工商联的地位作用重视不够、发挥工商联作用不够的情况。缺编少员、经费欠缺、资源匮乏不均衡等问题,干部年龄结构、知识结构、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,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,这就使得很多工作要求落不到位,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开展。

  因此,想要保障“四信”教育的成果与实效,深入推进工商联的各项工作,首先,必须帮助县级工商联实现“五有”工作目标;其次,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“五好”县级工商联建设。在此基础之上,要把县级工商联领导班子建设,作为一个突出问题加以解决,特别是要选好配强主席和党组书记。“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”,领导班子不健全、能力弱,就会导致工作无人抓,那么一切都是空谈。

  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外,需要进一步改进的,就是工商联机关的工作方式和作风。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基层,不深入基层面对面交流,掌握第一手材料,就不可能真正了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所思所想所盼。而在基层的调查研究中,要摸清真实情况,就要带上“广角镜头”,不能只看“盆景”不看“角落”,只看成绩不看问题。

  在目前开展的调研工作中,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。比如,在基层调研时,参加座谈的多是大企业、好企业、老面孔;在组织企业谈情况时,只报喜不报忧,掩盖问题,回避矛盾;对调查研究理解片面,方法单一,不善于把与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朋友、谈心谈话作为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途径等等。

  这些现象,既有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责任心不强、作风不实的问题。作风问题也是能力和素质问题。当前,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工商联的期待越来越高,但是部分工商联干部综合素质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,还有一些人是不懂企业生产经营的“企盲”、不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“法盲”、不懂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“网盲”。不解决干部素质问题,就难以适应新形势、新任务对工商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。

  部分工商联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特别是“四风”方面的问题,影响着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。因此,过去那种“不求过得硬、只求过得去”,推诿扯皮、拖延应付的庸懒作风,那种“只要不出事、宁愿不做事”的无为思想,还有那种“唱功好、做功差,提法多、招法少”的现象等等,都是我们今后应该引以为戒、坚决抵制和全力改变的。

  “四信”教育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,不可能一蹴而就,必须一以贯之。所以,不论是组织建设还是转变作风,工商联的各项工作一定要切合实际、注重实效,真正实现到基层去接地气,在实践中补养分,探索建立长效机制,使促进两个健康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
(来源:中华工商时报)

浏览次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