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绵阳市工商业联合会(绵阳市总商会)网站!

企业见异思迁或被“无情”恼

2014-06-04 12:26
字体:【    】 打印

   有媒体近日报道:“去年,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.3万亿元,增长12.2%。但是主营业务利润增长只有4%。”有专业人士也表示,“目前国内许多工业企业主业艰难,因而不得不靠副业挣钱”。

   企业“不务正业”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,究竟是好是坏,坊间观点不一。多数人觉得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也有部分人觉得企业就应精心钻研,将主业搞上去,才有可能做大做强,玩跨界搞副业,就是弃长扬短,过于耗散资源,容易拖垮至死。

   事实证明,这种见异思迁好像并不被市场所待见,落得灰头土脸主业未丢还算是较好的下场,对于那些曾经试探或已经有过这种另起炉灶搞副业经历的企业来讲,个中滋味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。转战后,由于偏离了原本的专业而陷入经营困境的案例也比比皆是,如影像业巨擘柯达、芬兰手机巨头诺基亚等最终下场都令人为之叹惜。

   不过,多年来坚持“工业精神”的格力倒是例外,格力先是一心一意做实业的绝好榜样,董明珠虽然也曾表示:“作为制造业,必须静下心来,我不会去搞资本动作。”但后来的事实证明,格力地产是格力集团三大产业结构中当之无愧的一个重要板块。

   有专业人士早就呼吁,“实体经济空心化是中国经济最须警惕的危机,实体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,若没有了实体经济,社会财富最终将会成为无本之本、无源之水。”

   再者,市场经济追求的就是一个公平,若都放弃原本的主业去搞副业,那对原本将其作为主业的企业是否是很大的冲击,如此恶性循环,每个企业都干着自己非专业的事情,那整个行业该如何发展?

   笔者以为,对于企业而言,通过多元化经营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也无可厚非,终归好过在一棵树上吊死。但跨界必竟是一场实业之心与资本逐利的博弈,实体经济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,转型之前应该想清楚离开实体经济的支撑,是否依然能够像干老本行一样拿捏自如,掂量一下到底能否悠然地玩,安然地放,别到头来弄得鸡飞蛋打,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中的“供品”。

   那么,究竟是什么冷却了企业人的实业之心?又该如何拯求?这种恶性状况必须引起重视。有专家表示,“首先,对实体经济必须采取减税降费政策,给实体经济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,包括政策环境、金融支持、准入环境等等。其次,对投机性行业的过高回报应该采取税收等手段进行调节,特别是对于高息民间借贷所得要征收高额资本利得税;再次,要坚决打击高利贷行为,彻底整顿理财产品市场混乱不堪的状况,看里面有多少猫腻。调节实体经济与投机性行业、资本倒腾行业的回报率,这是消除上市公司、中小企业不务正业的根本措施,是引导所有投资者偏好投资于实业的根本措施。”

   总而言之,我国面临的是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的转型,企业选择多条腿走路,用“不务正业”、“跟风”等词概括显的有点简单粗暴。多元化只是企业某一阶段的战略战术,不存在应不应该,但如何识别多元化战略机遇,就需要企业人下真功夫探寻“多元化”的成功原则和规律,如何尽量避免落入低级陷阱,才是值得讨论的话题。

(来源:中华工商时报)

浏览次数: